《B2B 4.0》:以智能互信為核心,產業互聯網價值再釋放
互聯網紅利,已經開始從消費互聯網進入產業互聯網時代。伴隨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傳感器等數據采集設備的大量運用, 產業互聯網即將迎來全新變局。
近日,由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卓爾智聯集團創始人閻志編著的新書《B2B4.0:新技術應用引爆產業互聯網》(以下簡稱《B2B4.0》)正式出版。書中指出,作為產業互聯網最重要的應用領域,B2B將進入以智能互信為核心的4.0時代,全方位重塑現代商業邏輯。
業內人士評價,本書作者基于自身投身B2B行業20余年的經歷,系統梳理了B2B行業的發展脈絡,并且對未來B2B4.0發展趨勢做出預測,將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寶貴的啟迪。
B2B商業核心的三次轉移
B2B(Business-to-Business)是指企業與企業之間通過互聯網數據信息的傳遞、交換,開展商品交易及服務活動的商業模式。作為一種電子商務模式,B2B在解決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以智能化交易促進實體經濟與網絡經濟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滲透與發展,B2B進入中國。閻志認為,B2B行業的發展進程可分為信息服務、撮合交易、融合生態三個階段,其商業核心發生了三次轉移。
按照《B2B4.0》的分析,B2B1.0主要以信息服務為核心,以中國黃頁、環球資源網、慧聰網等平臺為代表的企業通過分行業進行企業產品信息展示,解決企業信息不對稱問題,實現交易信息的初步互聯網化,開創“在線瀏覽、線下交易”的商業模式。
B2B2.0除了持續優化信息服務之外,B2B平臺開始介入在線交易,通過整合信息流與資金流,實現交易型商業模式的落地。這一階段B2B的核心是撮合交易。
隨著移動智能終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B2B進入了以融合生態為核心的3.0時代。2015年以來,以卓爾智聯為代表的B2B平臺,將線下倉儲物流、供應鏈金融、跨境貿易、供應鏈管理等配套服務整合,打造全產業鏈生態平臺,將各平臺數據、客戶、物流、倉儲、金融、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全面打通,整合生態資源為客戶提供最優解決方案。
閻志指出,移動互聯網與大數據的發展,加快了B2B3.0的到來,線上線下市場的融合,讓基于數據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成為可能。在B2B3.0階段,平臺從介入交易晉級到介入產業鏈服務,基于大數據的個性化服務也開始釋放能量。眾邦銀行、中農網,均是此間代表。
然而,即使B2B3.0已經能夠提供交易過程全生態服務,但仍存在著企業內部外部信息流通不夠流暢、交易各方信任程度與協作效率較低、生產智能化與溯源程度不足等問題。區域型、垂直型B2B平臺形成的數據孤島,讓B2B難以形成更廣泛的交易生態。
為實現智能交易、解決智能互信的難題,卓爾智聯等B2B平臺開始探索B2B4.0落地,構建以區塊鏈為平臺底層,以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貨幣等技術為支撐的新型智能交易平臺,打造超級供應鏈管理門戶,以新型貿易平臺重新定義B2B乃至全球貿易方式。
B2B 4.0:智能互信促進智能交易
信任,被認為是世界上任何價值物轉移、交易、存儲和支付的基礎,在缺失信任的情況下難以完成任何價值交換。閻志指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類數字化程度的提升,B2B平臺還是開始從消除信息不對稱的信息互聯網,轉向降低價值交換成本的價值互聯網。算法信任和機器信任,將給社會協作提供一種新的信任可能,區塊鏈技術應運而生。
區塊鏈基于去中心化、時序數據、集體維護、可編程、不可篡改等特點,能夠讓用戶、企業成為交易平臺最直接的參與者,不僅能夠有效降低信任成本,也能大幅提升交易規模。
《B2B4.0》指出,區塊鏈技術能夠為多終端信息協同、全產業鏈可追溯與智能合約機制,打通B2B的整條供應鏈,同時與第三方金融機構、倉儲物流平臺、B2B服務商等機構實現信息透明、共享,打造一個高效、低成本、開放共贏的B2B底層平臺。
比如,由卓爾智聯與新加坡交易所等機構聯手打造的世界商品智能交易中心(CIC),通過應用區塊鏈技術搭建了一套基于供應鏈全流程節點共同維護的聯盟鏈,可以讓即使沒有貿易協定的國家也能順暢地開展國際貿易;而卓爾旗下的中農網,通過區塊鏈打通生產、物流、加工、制造、金融信貸等實體企業的數據孤島,構建了一個產融結合、信息充分流通的聯盟區塊鏈網絡,打造新興產業鏈信任交易模式,以科技創新賦能農業企業提質增效。
閻志認為,在基于區塊鏈架構的B2B4.0生態中,市場參與主體在公開透明的機制下進行協作,各自對自己的定位與信用負責,實現“數字化生存”狀態下的B2B誠信體系。而這種智能互信關系的建立,將推動數字通證、供應鏈金融體系、貿易以及物流數字化的重塑,為打造無邊界的B2B生態平臺、建立無摩擦的B2B可信任交易平臺帶來更多可能。
新技術驅動B2B業態迭代
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讓萬物互聯時代提前來臨。基于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數據整合等能力,新技術將全面覆蓋生產、供應、銷售、金融等等B2B領域的全系統。
以物流行業為例,B2B物流中涉及到的“物”包括貨物、運輸工具以及基礎設施。《B2B4.0》指出,物聯網在B2B物流應用的基礎,便是基于各類傳感器技術對“物”進行采集,并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實時傳輸數據至平臺,便于B2B雙方企業進行實時監控。
基于物聯網的物流數字化,是B2B行業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三流”協同的關鍵,不僅能夠實現物聯網協助金融風控管理的新模式,同時能夠基于底層硬件基礎設施深化萬物互聯,尤其在第五代通信網絡5G技術加速商用的背景下,大流量高速移動寬帶業務、大規模物聯網業務和低延遲、高可靠連接的業務,將為物聯網的發展提供高速、可靠的技術支撐。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也正在加速推動B2B平臺利用海量數據挖掘用戶需求點,為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精準化、智能化的服務,開發更具客戶吸引力的新產品、新服務。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自身具備的自主學習、自主預測、風險自控等能力,將有助于提高金融保障,提升物流系統智能協同,解決跨境貿易瓶頸,提升全球貿易的流通性、便捷性。
閻志認為,未來B2B4.0平臺將通過重塑供應鏈形態,實現資源的高效分配與共享,完成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的智能對接和聯通,而作為工業4.0的必經關鍵環節,B2B4.0也將通過底層技術、數據支撐以及產業供應鏈深度互動,為工業4.0提供重要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