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爾突入B2B智能交易“無人區”
7月3日上午9時,“卓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ZALL GROUP)正式更名為“卓爾智聯集團有限公司”(ZALL SMARTCOM),這是其繼2016年6月由“卓爾發展”更名為“卓爾集團”之后,兩年內的第二次更名。
“公司新名稱將能更準確地反映‘智聯天下生意,服務創造價值’的理念。”卓爾智聯集團負責人表示。這也標志著,卓爾已基本完成由綜合批發貿易提供商向B2B智能交易生態運營平臺的轉型。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上月末發布的《2017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在全國B2B電商上市公司年度榜單中,卓爾以1016.31億港元的市值名列榜首。這表明卓爾正在B2B電商行業建立清晰的身份標識,轉型成效獲得業界和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同。
底 氣
——4年疾行締造B2B卓爾“生態圈”
卓集送、蘭亭智通等全球化物流服務鏈,嘉石榴、卓金服、卓付通、眾邦租賃等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卓易通、漢口北國際、卓貿通等供應鏈管理平臺……如今,卓爾已成功打造了中國最龐大的B2B交易及服務體系,涵蓋物流、金融、供應鏈、跨境貿易四大服務領域;集團透過在線平臺智能化服務相互連接融合,同時支持實體市場順暢運行,兩者協同互補,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的完整生態圈系統。這也是卓爾更名“智聯”的底氣所在。
很難想象,卓爾正式布局線上業務僅僅4年時間。彼時,以電商、O2O為代表的互聯網浪潮對傳統市場形成猛烈沖擊,卓爾毅然加速互聯網化轉型。2015年8月,1號店聯合創始人于剛博士出任卓爾發展董事會聯席主席;11月,“卓爾云市場”上線。緊接著,卓爾先后并購知名跨境電商蘭亭集勢,中國最大的農產品電商深圳中農網,中國領先的化工及塑料原材料交易平臺化塑匯,組建鋼鐵等黑色系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卓鋼鏈,入股國內最大的海鮮交易平臺海上鮮;與卓爾云市協同發展,交易規模近5000億元,成為全國批發市場電商化轉型的引領者,中國新一代B2B電商的探路者。
兩次更名,分別宣示了卓爾階段性轉型的成功。2016年6月,卓爾發展更名為卓爾集團,意味著公司去地產化的決心,由物業發展商轉型為綜合批發貿易平臺;時隔2年再次更名,標志著卓爾B2B智能交易生態的正式成型,其“智聯天下生意”的愿景更加清晰和堅定。
突 破
——從單點“壟斷”出發構筑全品類優勢
讓交易平滑至簡,讓要素無界流動。更名后的“卓爾智聯集團”將以商品交易為原點,整合全球資源,貫穿物流、金融、數據、軟件、服務,構建萬億級交易規模的全球智能交易平臺,致力于成為全球最大的B2B交易平臺提供商和服務商。
“卓爾智聯走的路,其實是一個‘無人區’”。業界人士分析稱,在B2B領域,橫跨多種專業品類試圖“打穿產業鏈”,打造以物流、金融、數據、供應鏈管理等為底層構架、交易與服務相互融合的智能交易生態圈,無論是國外的亞馬遜還是國內的阿里、京東,都無人嘗試過。
如何在這片“無人區”內探路,打開局面?單品突破,是卓爾的成功經驗和拓展利器。
比如糖,在卓爾旗下的中農網上,糖的現貨流轉量占全國總量30%,實現了90%以上行業用戶覆蓋,已經發揮著行業資源配置中心及定價風向標作用。2016年,中農網由“食糖B2B電子商務”升級為“食糖產業鏈垂直電商”,重構上中下游的關系,向產業鏈的兩頭延伸,建立了涉農平臺、溯源平臺、分銷平臺等,形成了糖這個單品相對“壟斷”地位。這種在行業內的強勢占有,恰恰是為客戶實實在在創造了價值。例如,傳統貿易中白糖的流通周期為7到15天,中農網將其縮短至1到3天,每噸糖的購銷成本從傳統貿易25元/噸降低到7元/噸。
利用在白糖品類構建出的完整交易模式和風控模式,中農網已把優勢品類擴展至其他大眾品種的B2B業務板塊,如繭絲、桉樹板及水果產品,達到中央化控制,從而進行B2B交易之縱向整合及擴展到更多高標準產品。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化塑匯、卓鋼鏈、海上鮮等卓爾旗下的垂直細分B2B平臺。化塑匯專注于化工、塑料,正沖擊國內最大化工電商;卓鋼鏈專注于黑色系大宗商品,力爭5年內實現年營業收入達到1200億元;海上鮮致力于建立海鮮行業全產業鏈生態系統。建立在對這些垂直行業深刻認知并長期耕植的基礎上,卓爾擁有了一個個“明星產品”,也逐漸編織起智聯交易生態圈的最強勢類目矩陣。
目前,卓爾在中國商品批發、跨境貿易、白糖、繭絲、棉花、糧油、鋼鐵、化工塑料、海鮮等領域都有著重大影響的交易平臺。同時,卓爾集團正緊緊把握科技發展趨勢,通過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不斷豐富交易品種,與新加坡交易所合作的“世界商品交易中心”(CIC)拓展交易區域,打造全球商品智能交易平臺和服務體系。
智 聯
——互聯互通,融合共生
如今,卓爾智能交易生態圈的“拼圖”已成形,各板塊如何互聯互通、融合共生,物流、金融、供應鏈管理的“加成”效應,成為做好“智聯”文章的核心重點。
以眾邦銀行為代表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在智能生態圈中的效用明顯。為更好地服務生態圈,眾邦銀行根據交易主體、交易品種、交易模式、產業鏈環節等,運用互聯網技術針對性地設計特色化融資產品。以華棉所為例,其交易客戶大多在外地,傳統貸款模式效率不高。眾邦銀行專門開發了純線上運行的棉購E貸專屬產品,通過系統對接和數據交換,從開戶、授信到放款、還款等各環節均實現了全流程線上操作,目前已為華棉所20多名大客戶授信,累計金額近3億元。
將跨地域、跨行業、全天候的互聯網金融優勢和經驗擴展到整個卓爾智能生態圈的發展,眾邦銀行現已實現與化塑匯、卓鋼鏈、卓易通、中農網等平臺對接系統的開發,今年三季度將全面投入運營。截至6月末,眾邦銀行已對“圈內”13個平臺貸款累計發生額20多億元,大大提升各平臺的交易聚合力。
卓爾系內的智能物流、云倉儲、供應鏈管理等服務地盤也正在發生顯著協同效應。卓爾智聯聯席CEO齊志平介紹,此前,大宗商品完成交易后,商家得自己分頭尋找物流運輸商、找倉庫儲存,找銀行貸款。而在協同生態圈下,買方賣方都能線上解決需求,運輸可找卓集送,倉儲可找卓爾云倉,融資找卓爾金服、眾邦銀行,從而使商品流通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大數據,讓線上線下商業資源得以一網融合,一鍵觸達。
互聯互通,融合共生。在底層服務與平臺架構逐步完善的“智聯”生態圈內,各業務板塊已呈現顯著協同倍增效應,亦為卓爾智聯的未來帶來更多可能——順利穿越“無人區”的卓爾,將有望成為中國“新交易”領域的巨頭,以豐碩的創新成果摘取世界500強的入場券。